2024欧洲杯买球软件-欧洲杯买球官方网站>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学论文【最新8篇】-2024欧洲杯买球软件

发布时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传统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白话文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经济管理学论文【最新8篇】,欢迎借鉴。

管理经济论文 篇一

1.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降低产品成本

控制产品设计理念成本、控制制造工艺成本、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都属于产品投产前控制内容。产品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原因是这些成本耗费相对较多,如果能够控制好这个阶段的成本,那么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企业的产品投产前成本控制属于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不仅能够确定产品成本消耗的形态,而且能够控制产品成本消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也是产品成本控制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制造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费用、运输费用、工人工资、辅料的消耗成本、机器设备维修成本、原材料费用、管理部门费用支出等。企业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被称之为事中控制,事中控制能否得当,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提高[2]。

2.加速贷款的回收,节约费用支出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纷纷采用一系列促销手段,例如代销或者赊销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实行促销时,企业资本中应收账款的比例就会逐渐升高,不利于企业的资金流动,这种情况或多或少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为了迅速回收应收账款,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使得资金能够正常流动,更好的管理所有款项,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是相关人员在进行清欠工作时,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对于那些欠款额度相对较低的用户,企业可以利用电话联系,催促他们尽快交款。如果是针对那些重点欠款用户,则企业应当找专人来进行清欠,专人在实施清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麻烦,可以将情况汇报给上级,然后等待上级的指示。第二,有些欠款用户态度不好,对于拖欠的款项迟迟不愿归还,对这些用户,企业应当加大力度进行追缴,而且企业内部要采取合理的应对举措。第三,企业要成立有关清欠工作的制度,对于那些回收款项较多的职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人才流失,调动职员积极性,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坏账损失,加速现金的流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强化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首先要有强烈的管理意识,能够重视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建立并完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等监督体系。同时,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全局的观念,这是时展的需要。当然,现代财务管理要以传统财务管理为基础,再此基础上融入资本市场知识、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知识等,使得传统财务管理和现代财务管理融会贯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完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财务管理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财务关系的处理和财务活动的组织,而财务活动主要有投资、筹集资金、资金运营、资产分配、收购、兼并等,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活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一定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并完善财务决策机制,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要加大力度监督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果监督部门监督力度不强,则企业需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收入,而且还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的经营决策,促进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3]。

3.大力培养财务管理团队

经济管理论文 篇二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破解举措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

1、“三农”问题的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业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而且国内民不聊生,农村凋敝,绝大多数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建国前的战乱和国民党的统治,使原本就很羸弱的农村、农业、农民处境更为悲惨。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使我们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使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不触及农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如何改善城乡差距?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

2、“三农”问题的地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2003年2月8日,《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这篇文章是在1月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施政理念正在悄然中形成。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农村工作会议,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特别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以及其他3位新任政治局常委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会议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会议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中央新领导集体这种“三农”问题的治理理念显然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二、现有的一些错误看法

现在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存在忽视“三农”问题的错误想法,有的认为目前我国农业能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业;有的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只要一段时间抓抓就能立竿见影,不需要长抓;有的认为“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及面很窄的问题,只要就农论农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实际上“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是否能持续进行下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调整改善,真正下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o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这一基础的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一些专家曾指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保护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现代化,才有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据保守统计,目前全国大约仍有5000万左右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实的难题和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加深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看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在宏观战略上要解决好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微观上要解决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问题,这才是在我们这个农村人占绝大多数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所在。必须把“三农”问题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础性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着力解决和缓和农民增收这一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矛盾与困难,就显得大为重要和迫切了。我们对“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一定要重视它,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它,要有长期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意识。

2、需要减轻农民的负担。2002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坚持采取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对减负的治理,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情况,曾多次文件严加制止,但收效不大,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仍普遍存在“三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开展清费治乱减负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其次,要定期开展复查,注意和防止涉农负担反弹,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3、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和国民财富的占用权。城里的一切公共设施都是国家承包了,而农村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农民自己集资办起来的,产权却属于国有。不仅如此,农民用电、打电话比城里贵,农民孩子读书,老师的工资农民付,城里的教师工资国家付,城里有最低保险,医疗保险,国家的财政只是市民财政。农民只有负担,农民如何才能富起来?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自由迁徙权利。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权利,应给农民同样的贷款权利。不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农村经济无法提高,农民永远也翻不了身,“三农”问题永远也破解不开。

4、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民。历史证明:每给农民松一个绑,国民经济就有一次大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一轮高增长。现在,套在农民身上的绳索还有很多,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民离开农村和进入城市的一切收费,取消农村户口。歧视性的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取消对农民休耕的限制政策。将来中国农民要有不生产经营的自由。开通城乡产权交换的渠道,鼓励“资本家”下乡做“地主”,农民进城当工人。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做主。解放农民就是解放最大的生产力,减负仍不是最终的增收目标,只有在农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农村产品产销的机制,实现的增收,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也是脱贫的关键。结合各地实际,大力开展综合农业(林、牧、旅游业)和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扶持有市场需求的龙头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盲目,而是指导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要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这样农民就能增收了。对于农业的投入要增加,主要用于品种改良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工程方面。小城镇的建设要慎重,有条件的地方要快上,没有条件的地方,也不能一哄而上。农民进城打工也是一种转移,工作政府要多指导,组织好。对待民工的问题,也要贯彻《劳动法》对待。只有解除套在农民身上的土地枷锁,土地才能进入市场经济、实行规模经营,农业才能进入市场经济,农产品才能真正形成合理的价格。

5、破解“三农”难题需要因地制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破解“三农”难题需要新措施:回报农民,尊重农民,依靠农民。

①回报农民———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应该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了。所以,不仅要取消农民负担,今后要逐步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应该进一步减少税费的征收。现在的问题是尽量减少农民负担。第一,是中国农民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许多发达国家还给补贴,我们更应该扶植他们增强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第二,中国农业gdp的比重仅占百分之十五,却要养活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根本无力承担税费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停止向农民收取一切税费,用十年时间恢复和提高农村生产力,培育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促进现代农业体系的形成,以应对wto的加入。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就会冲击我们的农产品,城市不要本国农产品的时候,不仅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危机,也是国家的危机。为什么我们的农产品价格高?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承包制限制了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由此带来的机械化、科技水平的差异。美国农业已经农场化了,一般规模是5000亩,我国则是家庭经营,户均不过六、七亩,最大的户也不过二、三十亩。为什么我国农业不能规模经营?除了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把农民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自主权完全还给农民和农产品价格过低过,另一个原因就是:过高的农民负担抑制了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其实农村改革说简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一步步地减少对农民的束缚,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当农民有充分的自由后,很多长期困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尊重农民———重构县乡基层政府。我们常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个基层政府的构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要求来构建,绝不可照葫芦画瓢。应当按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人民群众意见构建县乡政府和政府部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机构改革”。

③依靠农民———让人民群众管理政府。任何一个政府,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就会膨胀、腐败,会走向人民的反面。人民群众怎么管理基层政府呢?第一,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第二,财政的钱怎么花,由当地组织和民间社团讨论,人大决策,政府照着执行,执行过程接受党组织民间组织和人民代表的监督。第三,公仆违背了民意,人民有权力罢免。第四,政府所有政务必须公开,随时接受监督、质询。党的基层组织,应依靠人民加强对政府的建设领导和监督,党永远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解决三农和农村经济问题,如果没有大思路、大前提、新战略、新举措,是无所作为的。

6、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跳出来,要有创新的思维。

首先要确立强烈的富民意识,在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农民增收幅度比较大的地方,增收的动力源主要靠的是劳力转移、结构调整、土地扭转、多种经营等。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个私经济,已成为推进农业劳力转移的先锋,成为解决农村就业的关键,成为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致富“亮点”。应该在指导思想上,把这些“渠道”作为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还要确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在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三资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经营农业”的“火车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特色,为农业结构调整导航。

要确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要破除“责任田是保命田”、“种田万万年”的旧观念,破除把“承包期30年不变”与“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引导农民“以土生财”,把资源转化为资本,大胆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土地作价入股,使农民成为股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让土地向具有经营资质的种养能手积聚,向具有资本实力的“三资”农业积聚。

参考文献:

1、沈亚军《wto与“三农”》;《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3期

2、郑庆昌宋国林王东炎《透视“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科技推广体系转变与破解“三农”》;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期

经管论文 篇三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公务员之家

管理经济论文 篇四

企业的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产配置,它是对企业整个资产融通和企业的资金流向和企业的利润分配等综合性管理。财务管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价值管理,将企业的成本、资金、利润等通过科学化的有效整合并进行分析,进行财务的运算,加以控制,以最有效的财务信息来帮助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决策。企业的财务管理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一切涉及到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活动都要通过财务管理,由此可见,企业任何一个部门对企业资金的使用都将要服从财务部门的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资产配置的管理企业的资产分配以资金为主,企业的运营要收获利润,对于资金的分配就是将利润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保证企业收益的同时,来选择最佳方式的利润分配。企业的资金分配目的是要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并且提高盈利的能力,因此,财务部门在资金配置的管理中,要全面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且要与其他部门在各个环节进行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企业达成效益的最大化。

(二)资金运营管理资金运营指的是企业用于投资活动的资金。企业的投资活动是使资产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活动,有着一定的价值体现。财务管理对于资金运营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活动资金的安全性,避免为此产生的一些风险,要以严格执行企业的相关制度为前提,对资金进行统一的、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保证企业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企业的筹资管理企业的筹资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为满足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筹集生产经营以及投资所需的资金,其目标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效益。筹资的进行,需要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筹资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筹资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情况分析,规避由于筹资不合理为企业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企业投资管理企业投资是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也是使用所筹资金的形式。企业的发展目标若想获得实现,投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投资的管理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投资的管理是以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为依据,以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标准,全面地设定企业的投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投资过程中合理安排资金的结构以及投资时机。财务部门也要加强对投资风险的判断力,为企业的投资提供可靠的保障,避免企业投资出现风险而造成损失。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金预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以财务预算做为财务管理的前提,必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对预算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准确预测企业的效益目标和财务指标。因此,财务预算的管理是将企业的整体经营计划落实,以直观的形式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建设提供有效依据。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风险不断增加,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慎重的财务风险预测,只有对企业的整体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才能尽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或者经营管理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内部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环境,并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满足发展的运行机制来提高科学化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机制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离不开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三)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当前企业所处的环境有着多种不确定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市场冲击,企业自身只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决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进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财务管理涵盖了企业财务方面的各个问题,能够准确地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出企业自身的资金运动定律,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加以分析,得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来为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所生产或者经营的产品质量有所保证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或者经营成本,最大化优化资金使用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财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思维与管理模式过于传统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当前大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保证自身的权力,而往往会选择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忽视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如此一来,这种过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企业各岗位、各部门的职权和职责不够明确,造成财务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监管不严、财务信息失真以及管理混乱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另外,这些传统管理模式也难以将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整合,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和生存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投资和融资的能力较差一些企业受到自身企业规模的限制,很难吸引到金融机构的借款和其他单位的投资,并且即便拥有了这些投资,企业的内部也会因为缺乏相应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其进行谋划和应用,而造成企业资金的大量流失和浪费,导致后期的企业建设和经营中出现资金无法周转的尴尬局面,甚至无法维持经营,由此造成企业亏本甚至倒闭现象的发生。

(三)忽略企业财务资源与市场环境的匹配性财务资源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策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企业潜在的或者已有的资源,包括固定资产、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等。财务资源的丰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在投资时过于盲目,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四)财务人员的建设有待加强由于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在企业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就使得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能力、素质等方面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系统部门,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若是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人员能力和素质等综合水平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综合以上现状,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才能使企业的财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度是任何工作中的管理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也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监督、预算管理、财务活动分析、利润的分配等等,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执行力。

(二)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为了收益更多的“资金”,因此做好企业资金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资金的配置和调动工作,实现对企业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尽量做到开源节流,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企业要加强企业结构的调整,寻求并开拓低成本的筹资渠道,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闲置资金。最后,对于企业的应收款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多管齐下全面防止企业资金的坏账情况。

(三)建立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将企业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做好,进而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确保企业的资金实现滚动式的发展。由此来看,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财务团队的建设要着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对财务人员的行为等进行严格的监控,但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防止用人唯亲的现象发生,确保每个管理人员的素质优良。其次,在财务管理人员入职前,必须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岗位所需。并要注重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建设,避免出现私用公款等恶劣行为的发生。

管理经济学论文 篇五

[摘要]

行为经济学由于对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提出了挑战,在兴起之后就一直受到关注,频频被用于解释相关的现实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就从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出发,进而论述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延伸理论,并展示了行为经济学被借鉴来解释现实中一些传统经济无法合理解释的问题。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理论延伸行为金融

一、行为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其主要观点综述

行为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对传统经济学的基础,即假设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类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是清澈了,但是把人、人的行为、人的精神等非理性方面则舍弃了,并把其简化为一个个的点或一条条的线。人也成为了“扁平的人”。但是,不少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这种以完全理性人假定搭起的优美的理论大厦无法通过检验科学的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也无法观察到现实中人的经济行为,因此更无法来解释许多人的经济行为之谜。这种局面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转变。莱布森等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名为“行为经济学”的经济理论新流派思想,向主流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标准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行为经济学尝试对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打破了主流经济学的界限及视域,在现实人的基础上发展了主流学派的经济人概念。行为论者并没有抛弃主流理论,而是赞同其注重理性的,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但是,他们坚持对这一理论加以修正。他们认为,经济人也对具有偏见的推理,自我沉溺、自我毁灭的行为和种种其它人类缺陷和长处做出反应。行为经济学理论还关注公平、互惠和社会地位等许多其他方面,因此,行为经济学试图对传统假定进行修正。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马修拉宾及已故著名行为经济学家阿莫斯特维尔斯基是行为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富有创见,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概括来讲,行为经济学主要就是:预期效用理论;偏好的一些典型特征;偏离理性的特征分析这三类代表性观点。

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延伸范围及领域

行为经济学之所以盛行,不是因为其敢于对传统经济学提出挑战,更因为是行为经济学能够自圆其说,其一些假设和理论观点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能让大多数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行为经济学在现实中的理论主要延伸到以下领域:

1、当今市场竞争行为的心理特征

2、劳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非自愿失业——为什么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不包括自然失业率和工作变动时的摩擦失业)?原有理论对此给出了一个“公认”的理由,假定工资是在市场出清水平上预先给定的,以此为标准若劳动力过量供应,就会造成失业。但工资为什么要定那么高,而且还是刚性的呢?为什么有人频频跳槽,而另一些人则愿意终生厮守一个单位?这些不是能用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简单解释的。“有效工资理论”、阿克洛夫(2001)的“交换礼物”等都试图给出合理的解释。理论和实践似乎证明了在工资和努力水平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并且在长期内是很稳定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简单地遵从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供应增加这一规律。如出租汽车司机并不只是由每人收入的高低来决定工作时间的长短;老师让一些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学生们不会仅根据报酬或津贴的高低做决定;幼儿园制定罚款制度是为了让父母亲及时地接孩子,但结果是适得其反。这些是因为当工资与价格变化的行为中包含道德和情感成分时,标准经济理论中的价格交换效应就应予以修正。因为劳动者对劳动与休闲的价值判断是因人、因行业、因时点不同而异的。另外,行为经济学还研究指出,承担风险、经营管理等活动也是一种类型的付出和劳动。

3、行为金融学

行为经济学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金融学中,有效市场假设的作用是奠基性和举足轻重的。资产定价的标准均衡模型假定投资者仅仅关心资产风险,并利用公共信息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股票收益。这些假设在某些时候确实能做出确切的预测,但当价格变化的自相关性近似为0时,证券市场上却出现大量异常现象。这些不规则现象促使研究具有有限理性假设的资产投资者的“行为金融”(behavioral finance)论应运而生。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异常现象是“股票收益之谜”:股票的平均回报要比债券收益高得多,为什么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一理论。为了说明其中的缘由,行为经济学假定投资者具有损失规避的行为偏好,这能更合理解释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还发现经验不足的经纪人的反应如何迟滞,而长期操盘手的反应为何又过于敏感。行为经济学还通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年成交率的实例来研究资本市场规模问题,关于个体股票交易行为的数据表明,部分投资者的盲目自信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股票市场规模的极度膨胀,股票市场上的许多现象都与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行为金融学的迅速发展,是由于金融理论把“宝”都压在“有效市场假设”上了:投资者有充足的理性以至能够观察和利用历史资料。有人曾将有效市场假设美誉为:社会科学中认识最完善的一种规律性,然而,股票价格波动太捉摸不定了,以至不能反映内在的真实情况。行为经济学发现了一种基于代理人心理活动的过度反应效应,客观、深入地研究一系列异常现象,有助于用事实更精确地检验市场有效性假设。当然,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行为经济学也迫切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心理学的内容,正在努力探讨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三、行为经济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民工短缺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打破了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引起了企业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理论界纷纷对此问题发表看法,并对民工短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综观这些分析,人多是运用市场、结构、信息、制度等分析力一法,基本没有涉及民工的心理与理性,民工是该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在分析民工短缺的成因时,不能完全不考虑主体对劳动力市场的相关要素以及劳动环境的认知而采取的相应的经济行为。

经济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六

关键词:创新;专利;教育;经济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121-02

一、引言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尽管教育部在2010年就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但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各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各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直接培养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还可以通过全校通选课、跨院选修课、双学位教育和各种类型的第二课堂,将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向全校辐射,提升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可以说,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结合对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学教育中,关于创新的教育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几乎被忽视了。而且,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学教育才有这一问题,全球经济学教育也都多多少少存在这一问题。瑞典学者johansson(2004)对欧洲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材进行过词汇统计分析,发现与创新、创业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的词汇非常稀少。同时,研究生们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解释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以及影响创新的制度性因素。这导致被培养出来的年轻经济学者们在分析现实问题时往往抓不到要害,进而导致很少有兴趣参与政策辩论。calmfors (1996)指出,经济学教育集中于数理和统计方面,导致被评为优秀的学生不擅长分析现实问题,同时对现实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又很难在学习中脱颖而出。进而,lindbeck (2001)呼吁,社会需要的是既能驾驭数学工具又能研究重要现实问题的“会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学家。在工商管理学科,虽然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创业学和研发管理等课程,但绝大多数课程仍然将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排除在外。

笔者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还没有找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有机结合的途径。笔者在经济管理学院多年分管教学事务,同时从事与专利相关的科研工作,对如何将专利相关研究引入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有多年思考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深深感悟到,在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引入专利相关研究,是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对经济动态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以及发掘并驾驭商机的能力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高效融合。笔者所探索的在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专利相关教育的模式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层次包括集中的课程教学和分散的课程教学两个方面,研究生层次又分为针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情形。下文将阐述各部分的具体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最后,对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推动这一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二、本科层次开展专利相关教育的方式

本科生层次的专利相关教育包括集中课程教学、分散课程教学两大部分。现分述如下。

(一)集中的课程教学

集中的课程教学主要体现在《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这门课程中。其授课对象既包括经济学专业学生,也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涉及对专利制度运行过程的介绍、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企业对专利制度的利用、专利法调整对企业策略的影响、企业对专利资产的经营管理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法律背景和市场背景下理解创新行为,增强学生对现实中动态经济发展过程的感知能力。

在当前经济学专业普遍采用的教学体系中,对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介绍多局限于在假设技术、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既定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确定使利润达到最大的产出。这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而《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则集中展现了企业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的决策,有助于克服现有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思维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也是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已经开设的《研发管理》课程涉及到一些创新方面的知识,但主要关注研发环节的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创业学》则主要关注创业环节的管理流程。其思维导向仍然是静态的。《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开设,则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复杂的法律和竞争环境下发掘机遇、采用新方式组合生产要素以捕捉机遇的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的开设,让经济学、工商管理的学生既能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专利制度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又能从管理学角度理解企业如何在具体法律环境下配置资源和开发市场。对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接触纯理论分析和数理思维象牙塔之外更真实的世界,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更加娴熟地驾驭曾经学习过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感受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数理工具的魅力。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一学习也有助于开拓视野和训练思维。

(二)分散的课程教学

除了集中开设《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这门课外,还可在现有各门课程中引入专利相关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在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可在《发展经济学》中引入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容,弥补发展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创新的不足;在《制度经济学》中引入对专利制度的阐述,这部分内容可很好地展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国际经济学》中引入对国际技术贸易市场的分析及国际知识产权协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产业经济学》里引入对专利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经济史》中引入对专利交易市场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的介绍;《经济思想史》中引入学术界对专利制度认识的演变;《博弈论基础》中,可以将政府专利法调整行为与企业研发行为之间的博弈作为例子,展示博弈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信息经济学》里可以企业与发明型员工之间的契约为例,揭示企业和员工之间签订雇佣合同的内在机制。

另一方面,在现有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市场营销》里引入以专利技术进行营销的介绍;《公司治理》引入以专利技术为核心资产的新创企业的治理;《风险投资学》引入对以专利技术为核心资产的新创企业的投资与管理;《会计学》里引入对专利等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核算;《证券投资学》中引入对创业板企业投资时的知识产权评估技能;《战略管理》中引入如何将专利信息和其它经济信息结合起来制定企业战略的案例;《创业学》中开展以专利技术为核心资产的新创企业经营管理的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或《绩效管理》中开展针对发明型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专题;《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中介绍专利法律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商务谈判》中引入专利技术买卖双方的谈判模拟,等等。

除了集中和分散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存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即在正式的课程教学时间之外进行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是对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挑战杯创业大赛、有投资者和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的沙龙、专题讲座、学术论坛、调查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在这些活动中,也可融入专利相关教育。例如,笔者曾指导本科生开展一项创新杯项目,内容是调查某省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的运行现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将课堂所学基本方法用于认知现实经济世界的能力,使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社会,提高了对专业的热爱。

三、研究生层次开展专利相关教育的方式

研究生层次的专利相关教育又分为针对以培养学术理论研究能力为主的学术型硕(博)士和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专业型硕士两种情形,现分述如下。

(一)针对学术型硕(博)士的教学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理论研究能力为主。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既需要一些擅长为专利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咨询的经济学者,也需要一些擅长发现产业界专利相关经济行为的内在规律性的经济或管理专家。我国目前培养这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方式带有很强的零散性和自发性。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是在导师个人兴趣支配下,指导学生写作专利相关毕业论文。为了增强培养学术性人才的系统性,可以开设与专利相关的经济学或管理学专题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引导学生跟踪国际学术界研究相关议题的前沿动态,掌握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在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中,可以结合中国现状开展相关议题的研究。

(二)针对专业型硕士的教学

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案例教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是许多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专业型硕士的主要形式。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一样,当前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主要仍以对企业管理的流程介绍为主。因此,同样需要在各门课程中引入专利相关议题,来加深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识。有条件的学院可建设和开设《知识产权经营管理》课程,既讲授基础原理,也开展案例教学。此外,在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可指导mba学生结合具体企业情况,撰写如何利用专利规则和制定专利相关策略的论文。可供撰写论文的选题是广泛的,例如,如何利用专利信息开展某企业的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如何利用专利信息制定某企业的营销策略、如何为某企业制定合理的专利技术许可策略或干脆围绕某专利技术撰写创业计划书,等等。

四、政策建议

管理经济论文 篇七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措施;方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希望加强城市绿化,来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环境。因此,很多中小型城市中都注重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不仅给沉重增加了更多的绿色景观,也使得城市中各项污染问题得到了治理。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1.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长远规划。当前,中小城市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工程对于提升城市整体规划水平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对象,无法得到确实的借鉴案例,使得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在初级阶段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针对城市特点进行深入的规划和探索,从而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的发挥。1.2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在城市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土地资源严重紧张,有些城市政府为了增强土地利用,则减少城市绿化,对城市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了城市绿化远远低于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节约绿化成本,高质量、高标准的景观很少,这样机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有不利于经济效益的获得,进而给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3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在对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的支撑,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一些部门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自成体系,在管理上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宏观层面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制定了规划也将成为表面文章,与实际实施脱节。除此之外,监督机制作为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在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过程中仍显薄弱。

2.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工作

2.1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规划。为了能够使中小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工程得到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决策和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规划。在前期,应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勘查工作,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气象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城市中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地点,并对建设地点附近的管线、文物遗址、居民活动区、商业活动区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注重对可行性的论证,从而使园林绿化工程能够发挥出其实际效果。2.2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前有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者,对于如何进行经济管理、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园林绿化工程当作一个工程项目来进行管理,没有将园林绿化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考虑到其中,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效果的发挥。因此,经营管理者的意识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经营管理者的意识进行强化,使其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目标,并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习优秀的经济管理理论,并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采用最佳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应使管理者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等进行了解,从而清晰地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中每个环节的经济支出和经济收益,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2.3将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所有的工程建设、生产都是与市场相联系的。中小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区的园林绿化,也涉及到近郊和远郊的园林绿化。因此,城市绿化与农业生产是紧密相连的,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也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应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将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新兴的投资项目来进行经济管理,推行市场化的经济管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的效果。同时,经营管理者可以将经营项目向着市外、省外、国外进行开拓,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市场能够得到扩展,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2.4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当前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并没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人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所有权都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也涉及不到任何法律法规,因此影响了园林绿化工作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人们都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长拳问题,认识到植物、植被都是归经营管理者所有的,不能够随意进行破坏和侵蚀,从而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促使中小城市绿化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保障经济效益。

3.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工程得以建设,给城市带来了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具有美感的景观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其经济效益的取得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昊。探析绿化工程造价在园林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意义[j].现代园艺,2017,(06):185.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专业资料室;学科发展;文献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279-02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学科应运而生。作为最新知识的专业传授载体,高等院校在新学科的研究发展上走在最前沿。而新学科的分布地――高校各具体院系,其专业资料室是院系学科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应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专、精、深等的独特性,围绕教学科研搞好自身建设,进而为本学科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浅析如何围绕学科发展搞好专业资料室的建设。

一、我院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河南师范大学的政教系,于2001年合并市场营销系而建院。现发展为七个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有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心、a企业策划与咨询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应用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学院还拥有河南省唯一的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硕士学位授权点也由原来的两个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从两个方面讨论一下我院学科发展的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从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看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院(系)专业资料室的一个特色收藏就是本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导师和学生几年来的学习和思考的成果,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或是学术骨干,在他们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也有许多是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代表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从有硕士点以来一直不间断地收藏本院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变化就可看出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动向。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的发展同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结合点很多,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发展也从原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一点从硕士生的论文选题上可见一斑。过去研究生大多撰写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等方面的论文。发展到现在选题则广泛得多,研究内容更加实际,更注重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以前从未涉及的银行、证券、保险、财政、国际贸易、房地产、企业管理、企业兼并等文章方面已占相当的比重。调查显示,现在的研究生以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资本论等的选题是越来越少,而对当前经济热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热点的分析研究呈上升趋势。一些在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更是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热点,这些变化正是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改革的需要。

2.从师资建设看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在2002年以前的教师大部分是从事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教师,所开专业也大都是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等。随着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引进和自我培养多学科硕士、博士越来越多,学科发展也越来越快,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来了学科建设的大发展。这些在重点大学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学成归来的博士很多都是行业内大家的弟子,感知着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向,有的还参与了导师的部级经济学管理学的重大课题研究,他们的学成归来为我院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他们对专业文献资料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围绕学科发展,加强院(系)专业资料室建设

专业资料室因其所收藏文献资料及服务和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在学科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文献信息提供角色。在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优质的服务是其责任,它的建设应围绕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展开。

1.围绕学科发展需要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资料室的建设与图书馆不同,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专业性、学科性的特点,在资料的收集和开发上要根据本学科的设置和发展,形成有本专业学科特色的研究级的文献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增加,学院的文献保障体系需要针对学科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变化及时调整文献信息资料的采编计划。如,从2002年后,针对学院新开的课程,如金融、证券、跨国公司、企业兼并、产业链、物流管理等,资料室采纳相关专业教师意见,调整了期刊征订和图书采编计划,并形成制度,每年的期刊征订及每次的图书采编都会充分征求教师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学院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及学者,开设的一些新的课程,学院专业资料室由于经常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文献需求,就可以反映他们的问题,在采编文献的过程中与教师保持畅通的渠道,增加新学科需要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料。资料室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将最新的书目和期刊与教师见面,为满足学科发展研究的需要,提供全新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做好学科发展的文献保障。

2.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人员服务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期刊专著毕业论文、电子刊物等文献逐年增加,建立现代化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而目前院系资料室虽然配备了计算机及一般的基础设施,但也只是将它的功能定位在目录编制、统计等基础性管理上,缺乏综合处理技术和必要的数据库,导致检索困难,利用率低下。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不仅不利于文献的综合利用,更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服务要求。所以,文献保障体系必须适应当前信息化这种飞速发展的形势,建立现代化的服务设施,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如我们经济与管理学院对于在2010年中的通货膨胀、新会计准则等问题的专题研究中就采用了网上订阅。并与校图书馆共同对室藏文献进行了回溯建库,利用校园网进行了资源共享。人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保障。目前,资料室人员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缺乏,外语水平普遍不高,这些都影响了资料室作用的发挥。所以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不断适应这种深刻的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以保持资料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好信息保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创新日益频繁,学科发展不断加快,院系资料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重要信息的保障阵地,不仅要向客户提供一般性的参考、咨询服务,还应提供更加专业性、深层性的学科信息服务。这就对资料室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岗位要求:一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不仅要有图书情报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二是要增加职业意识,要坚持甘为人梯的服务理念,加强与学科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围绕学科用户的需求积极开展工作;三是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为学科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务,既要为学科用户主动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科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既要积极开展信息的收集工作,又要主动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编织成二三次文献,针对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来保障学科用户的需要,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3.克服经费难题,为学科发展开拓服务。现在由于文献资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院系资料室的购买力下降。由于现在许多高校的图书购置的费用都直接拨付给校图书馆,而图书馆又因为与教研一线的专业人员很少直接交流,不了解学科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使得服务与需求之间脱节严重,而院系专业资料室又由于经费所限,使得一些需要较大量资金支持的又是学科建设所需要的文献无力收藏,而资料室人员及时的联系双方进行沟通,使资源利益最大化地利用。如本人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进行学科建设做一些课题时,学科带头人提出需购置专业数据库,几十万的资金对院系来说有些困难,通过资料室进行反映联系,双方联合购置,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共同购置的中宏数据库和国研网正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联合对解决文献购置经费的来源上提供了新思路。校系文献共建共享是高校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萍。学科发展与专业资料室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

[2]李霞。关于高校院系资料室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龚军慧。论提高高校院系资料室这学科建设的服务水平[j].图书馆,2007,(5).

[4]刘芬。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4).

building the departmental reference room surro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taking the emc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an hui

(economics & management college,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 departmental reference room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in the referenti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its construction must surrou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its tasks are understand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disciplines,adjusting the contents and structure of referential information in time,and provide servi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相关范文

01-20

12-20

12-19

11-22

11-12

11-12

03-26

05-26

09-02

04-12

最新范文

食物安全论文优秀9篇02-07

经济管理学论文【最新8篇】02-07

浅谈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最新2篇02-07

论文页码设置(最新7篇)02-07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精选5篇】02-06

食物安全论文优秀9篇02-07

浅谈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最新2篇02-07

论文页码设置(最新7篇)02-07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精选5篇】02-06

最新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大全(最新10篇)02-06

321 11854
网站地图